首页 > 散文小说 > 正文

朋友,你的时间够用吗?


只有童年最富足

小孩子从来不知道时间的紧迫。在他/她们眼中,一秒钟,一分钟,和一个小时,并没有太大的差别。

开车带着女儿出门,刚出小区不久,她可能就会问,「到了吗?」走在路上,每隔几分钟,她又会问一句,「快到了吗?还有多长时间啊?」在到达目的地之前,类似这样的问题要重复上十几遍,甚至几十遍。

在小孩子的眼中,时间一定像个慢腾腾的蜗牛一样。如果一个愿望要下个星期才能兑现,哇,那就跟下个世纪差不多远……

回想我们自己小时候,好像也是如此。只需一个半天,就能够跟小伙伴们围着村子绕上好几圈,一边追打嬉闹,一边漫无目的地游荡;又或者,在寒风不那么刺骨的冬日午后,几个小孩子一起,跑到村边地头干涸的大壕沟里,将那「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」的枯草点燃,然后跟着蔓延的火势,慢悠悠地尾随上几公里。

时间就像村口笔直的公路,一眼望不到尽头。父母口中的「长大」是那样的遥远,遥远到凭借那时仅有的几岁的过往记忆根本无从判断。

记得在一本书里有一个观点,忙碌之人缺时间,就如同贫穷的人缺少金钱。就算我们挣到再多钱,也只不过是时间上的穷人罢了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真正富足的人是孩子们,只有他/她们手中才有花不完的大把的时间。

还记得你人生中第一次为时间抓狂是什么时候吗?是临近开学了却发现假期作业还有一大半没有完成?是某次考试前的一次突击?还是参加工作后第一次为了项目的deadline而加班到深夜?总之,在那之后,时间的惬意不再属于你。

当我们偶尔沉浸在手机游戏中忘却了所有烦恼,或者暂时抛却了一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在那一刻我们似乎找到了童年那种久违的感觉,但那终究只是短暂的逃离现实。在片刻的欢愉之后,时间的压迫感重新回来,仍然像山一样矗立在面前。

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时间的紧迫,是成长中必修的课程,当然也是成长的代价之一。

在忙碌的间歇,在午夜梦回的时刻,谁又不曾在内心中闪过那么一瞬:好想一个人什么也不做,只是坐在那里发呆,不用思考我是谁,不用牢记自己的人生目标,不用提醒自己肩负的责任,而只是肆意挥霍着大把的时间,就像童年时一样。

可惜的是,童年的日子永远不会回来了。

时间从来都不是朋友

在《未来简史》一书中,作者认为,人类在前两个千年的主要议题是如何解决饥荒、瘟疫和战争。而当人类历史进入第三个千年之后,在我们几乎成功遏制了饥荒、瘟疫和战争之后,人类将转向一个新的议题:如何延长人的寿命,最终达到长生不死。

不管是神话传说,还是演义故事,追求长生不死,一直都是文学作品中长盛不衰的主题。但现在,人类已经开始把这个目标当做现实的技术问题来加以解决了,甚至一些科技巨头已经投资了专门研究如何延长人的寿命的公司。

延长人的寿命,从本质上说,是为人类争取时间,是一场对时间的战争。过去人类为了遏制饥荒、瘟疫和战争所做的一切努力,也都是为了延长人的寿命。实际上,人类努力进行的抗争在过去的几十年已经卓有成效。在20世纪,人类的预期寿命从40岁增加到了70岁,几乎翻了一倍。但这场战争永远没有尽头。
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人类作为一个种族,在过去,已经战胜了时间了,至少可以说跟时间打成了平手。不管日月更替,不管沧海桑田,人类作为一个整体,在时间的长河中延续至今,繁衍生息,而且创造出了愈加繁荣的人类社会。而在未来,只要不出大的意外,这种状态也有可能长期存在下去。

然而,人们永远不会满足。人们希望以个体战胜时间,而不是以整个种族。实际上,人类作为一个种族的延续过程,从单个个体的角度来看,极其低效且充满痛苦。在这个过程中,个体习得的知识会被遗忘,前人的经验会被遗忘,成熟的心智会被遗忘,血的教训也会被遗忘。我们所钟爱的人和事物最终都会被时间带走。人类只能在不断的忘却和重新学习中曲折前进。

有什么能比提升单个人类个体的寿命来得直接呢?试想,如果我们有一千岁甚至更长的寿命,我们就再也不必只在一个学科领域内穷其一生了。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研习多个领域的所有细节。那会催生怎样的科技进步呢?

但对于人类个体来说,时间是个如此强大的对手。迄今为止,历史上所有追求长生不死的先人都已经作古,我们仍然没有看到人类会取得胜利的丝毫迹象。纵观人的一生,从挥霍时间开始,到终于醒悟再与时间抗争,再到终老以失败告终。

当人们发现了时间的真正残酷之后,不免倒向两极:「今朝有酒今朝醉」的享乐主义,或者,争分夺秒、马不停蹄的紧迫节奏。前者造就了空虚,而后者则经常会导致焦虑。

理想是个自私的东西

不同的人由于年龄、性格、客观环境等因素的不同,对如何处置时间会产生不同的态度。所有这一切会使人处于三种不同的状态:

  • 第一种状态,不知道时间如何利用。茫然,懵懂,从众,随遇而安,只因没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。
  • 第二种状态,知道要做什么,目的明确,但苦于时间不够用。每日被时间的车轮碾压,永远完不成的时间表,永远无法补足的睡眠。
  • 第三种状态,对于时间,已经学会泰然处之。宠辱不惊,举重若轻。

我们每个人在前半生都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第一种状态,甚至很多人会一生懵懂。而随着我们不断成长,我们所接受的教育,我们偶然读到的一本书、一篇文章,当然更有可能的是某个重大的人生事件,它们会引领我们进入第二种状态。这时,我们可以说,我们找到了人生的「理想」。

什么样的目标才算是人生理想呢?问自己一个问题:剥除了所有外在限制,不考虑任何生存问题,也不刻意为任何人着想,那么,现在你到底想要什么?

一方面,我们鼓励为理想而奋斗,另一方面,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它意味着什么。很多时候,我们做一些事,或者拒绝做一些事,总喜欢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。我们会说,嘿,我拼命工作不也是为了这个家吗?或者会说,亲爱的,我没时间陪你,是为了挣更多的钱,是为了我们的未来。不,请不要再这样讲,因为理想是属于你个人的东西,不要试图用它来绑架别人。你的理想实现了,家人和朋友会为你高兴,但它只对于你自己才有特殊的意味。

每个人都有追求理想的权利,每个人都可以明确说出自己的诉求,不必寻找借口或掩护。但同时我们心里也应该清楚,这意味着我们分配时间的天平也要向「理想」的一方倾斜。

时间只有那么多,关键是怎么分配。我们可以将一个人的时间粗略分成四部分:

  • 工作的时间。
  • 家人的时间。
  • 社交的时间。
  • 个人的时间。

谁也不能把时间拷贝几份来用。工作需要你,家人需要你,朋友需要你,你自己的内心也需要你。把自己的时间给谁,选择权在你手上。

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可能上面这四部分时间,占最大比重的是工作的时间。当然,几部分也不是完全互斥的,它们可以有交叉的部分。但是,你的理想,一定会占用你个人的时间。如果个人的时间和工作的时间有相当大部分是重合的,那么无疑是非常幸运的。否则,如果偏离太远,可能就是该寻求改变的时候了。

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,不管它是技术理想,文学梦想,还是要赚足够的钱,然后周游世界,又甚或是改变世界,上天入地,总之,不论大小,它都在本质上是相同的,它都会大量侵占我们的个人时间,并剥夺其它部分的时间。

在永恒的时间面前,我们自己也是孩子,时间并没有做到让我们完美地成熟。在成长的路上,我们一路走过来,磕磕碰碰,心里的创伤也无法被时间完全抹平。我们总是固执地选择用时间证明自己,不是为了满足别人,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静。理想,本来就是个自私的东西。因为我们明知这条路充满了艰险,却仍然义无反顾地一路向前,而且还要求我们的亲人也要为之付出。

做冷静的投资者

真正能达到「泰然处之」的第三种状态的,也许只有两种人:看破尘世的圣人和科幻故事里能随意控制时间的人。前者是现实世界中非世俗的存在,而后者只在幻想文学中才可能存在。

在现实的空间中,我们可以选择向左走,向右走,但在时间的维度上,我们是个毫无选择的可怜虫,是上帝的提线木偶,只能被动地被推向一个方向。这决定了时间是一份有限的资源,而有限的资源才需要投资管理。

我们所能做的,是以投资的眼光来看待时间的分配问题。哪些跟长远目标(收益)有关,哪些跟短期目标(收益)有关,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。短期来看,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,重要的事情要先做;长远来看,认清方向,在一段时间内有所为有所不为。

时间永恒流逝,这是事实,你实际上不能管理时间,你只能管理自己。在对时间的投资上,做个冷静的投资者。专注目标,疏解内心,也许有一天,我们最终也能达到像童年一样的内心的富足。

(完)

其它精选文章


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包含下面的二维码!否则拒绝转载!
本文链接:http://zhangtielei.com/posts/blog-time-essay.html
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微博:微博上搜索我的名字「张铁蕾」。
我的微信公众号: tielei-blog (张铁蕾)
上篇: 三个字节的历险
下篇: 分层的概念——认知的基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