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散文小说 > 正文

蓄力十年,做一个成就


做一个有价值的成就,需要十年。

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,还是从我的前同事香农(Shannon Xu)的口中。多年前,香农还是一个有着敏锐思想的年轻人。现在,当然,思想仍然敏锐,却已不再年轻。当时的他,眉飞色舞地讲述着Ruby的语言之父——那个被称为Matz的日本人——如何花费十年的时间,将Ruby打造成一门成功的编程语言。

“类似发明一门语言这样的事情,至少需要投入十年。我认为,这是一个合理的时间。”最后,他总结道。

的确,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。很多成功的开源项目的创始人,都花费了十年以上的时间投入其中,比如我们熟知的Redis的作者,已经致力于开源事业超过15个春秋了。

而对于其他人来说,成功的路远不止这一条。比如,很多人会选择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。但我们应该认识到,创业,也是一份需要投入十年的事业。细数一下那些能够称得上“伟大”的公司,它们都存在了十年以上。而一份不成功的创业历程,很可能到第二年或第三年的时候即告终结。

创业,似乎是一场单程旅行,一旦开始,便无法停下来。我认识的一些创业者,即使一份创业失败了,他们在稍事休整之后,也总是会投入到另一份新的创业当中。当然,能否找到一份值得投入十年的事业,仍然是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。

实际上,除了编程和创业之外,从事任何一个职业,要想取得一点不俗的成绩,都需要有持续投入的决心。作家,画家,音乐家,电影编剧,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,以及拥有某项特殊技艺的匠人,所有这些工作,都需要在一件事上耗费数年,精益求精。

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,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这种标准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。我们当前所从事的,是一份值得投入十年的事业吗?或者它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普通营生?只要这是一件值得付诸十年的事业,那么我们只需要集中精力干成这一件事,就足够成功了;否则的话,即使我们再努力,也只不过是在原地打转。

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。


让我们停下来,一起算一笔时间的“账”。

假设我们6岁上学,再假设我们大学本科毕业,然后步入社会。整个受教育的过程要花去16年的时间,这样等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,已经是22岁了。当然,如果读了硕士或者博士,会更晚一些。除了一些特殊的例子之外,我们中的大多数,在这16年当中,应该都处于一种对未来不确定的状态之中。这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会深深地影响我们,我们的兴趣也随时在变。这属于儿时的懵懂期。

大学毕业之后,多数人没有太多选择的自由。毕业生中的少数佼佼者,可能会在大公司中谋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,埋头干上两三年。而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,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,在大城市立足下去,则是唯一的愿望。这一阶段,是从学校向社会转型的过渡期。我们仍然没法主动选择所做的事情,这更多取决于我们找到的是什么样的一份工作。实际上,很多人在毕业之后多年内从事的行业,都与他们的第一份工作有关。我们不是在选择环境,而只是在适应环境。

现在,我们到了差不多25岁左右了。我们进入了一个事业的探索期,不同人的发展也开始剧烈分化。我们开始有了主动选择的意识和能力,但很多现实的问题也接踵而来。谈恋爱,分手,再谈恋爱,结婚,买房子,生孩子,养孩子,这样一个长长的列表,如果你不想特别特立独行的话,那么所有这些事情大概在你30岁左右的时候应该都已经经历过了。这其中每一件事情,都堪称人生大事,都会花费你大量的精力,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选择。你的行动变得愈发谨慎起来。

然后,我们会发现,人生已经剩不下几个“十年”了。

如果你在三十“而立”之前就已经找到了可以为之奋斗十年的目标,那么你是幸运的;如果没有,也不必太过沮丧,至少和大多数人一样。你要知道,很多人为了房子就要奋斗十年,这就是理想之下的现实。问题的关键在于,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我们当下所处的位置,和我们想要达成什么样的人生目标,以及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和路径。一旦你想清楚这些,你就不会甘心做一只冬日里蛰伏地下的鼹鼠,而是会伺机而出,去勇敢地经历那些必定会遭遇的失败,然后爬起来继续向着目标前进。


大刘(刘慈欣)在他的小说《球状闪电》中,借主人公之口说出了下面的话:

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。

这真算得上是大刘对自己的真实写照了。

写科幻,大刘坚持了十年以上,早在他出名以前就开始了。当有人问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时候,他说写科幻不需要坚持,不写才需要坚持,因为生活太沉闷,但科幻中却有无限精彩。

没错,平凡的生活注定是沉闷的,看你是否能够一直忍受。这也算是上天对我们的一种考验了。对大刘来说,他长期居于山西娘子关一个群山环绕的偏僻角落,在一个普通的发电厂里做着再普通不过的工作,不沉闷才怪。所以,他忍受不了。也因此,他成了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。

想一想,我们中很多人的父辈,他们一辈子的工作就像当初的大刘一样,在某个国有单位里面一待就是几十年。

所以,尽快找到一件东西,迷上它吧。那将是属于你自己的事业。什么东西值得我们这样做呢?大刘在这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标准:如果你长期从事它,会不会感到沉闷?

按照这个思路,让我们更进一步,假设你明天就退休了,那么之后你打算干些什么?有哪些事情你会接着做下去?如果你回答不了这个问题,说明还没有一件能称得上事业的东西可以占据你的心。我相信,真正的事业是可以干一辈子的,与退休不退休无关。

人类的文明积累了几千年,这里面肯定有让你我能够迷恋上的东西。它可以是文学艺术,可以是数学逻辑,可以是历史的沉淀,也可以是层出不穷的新兴技术。依靠它们,我们至少能搭建起自己心灵的港湾,并进一步营造起自己的事业,使它能够影响更多的人,甚至改变世界。如果所有这些你都错过了,我觉得损失实在不可估量。

Steven Levy所著的《黑客》一书,描写了上个世纪美国的“黑客”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痴迷状态。当然,这本书里的“黑客”一词,并不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漏洞进行恶意破坏的那批人。他们是遵循所谓“黑客伦理”的一群真正的技术高手。打开某个设备,或者拆解一个系统,只是为了了解它的运行原理。为此,你可以一天工作30个小时,不是为了挣取奖金,也不是迫于项目压力,而只是为此深深地吸引。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,在艺术家、作家、“黑客”们的身上,是极其相似的。

作者在《黑客》一书中描写道:

一旦你真的照此方式生活,像睡觉这样不重要的事便不会再来打扰你的工作了。
……
那种状态是众多黑客精神上的世外桃源,他们知道那种感觉,时时愿意回到那种状态——编码、钻研,进而把他们自己独特的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。

也许你会觉得,作家或“黑客”们这种对于某种东西的痴迷,只是局限在内心世界里。但创业者们则有所不同,他们把外部的现实世界作为研究对象,他们会花掉每一分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高效地改造这个世界。

实际上,很多程序员最终都成了创业者。对于他们,这里有一个更好的比喻。在计算机出现之初,计算机科学几乎被认为是一种“巫术”,算不上一门真正的学科。然而,时至今日,这种“巫术”仍然如魔术般发挥着它的作用:以计算机为媒介,向外界施加影响。这就是“黑客伦理”的真正觉醒。


每个人都有梦想。而无论哪个职业,对于从事它的人们来说,也都有一个全力追求的终极状态。

梦想和追求,说多了就会很空洞。不如做一个长远的计划,一个需要花费十年的计划。

人生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,中间可能分出无数的细小支流,它们总是把你引向歧途。只有一个长达十年的计划,才有足够的分量让你始终保持方向。

是平淡无奇,还是精彩绝伦,两种不同的人生你自己就可以做出选择。有些情况下,这个选择不需要那么多金钱的支持,也不需要你走遍全世界去四处寻觅,它只需要你暗暗地下一个决心。

我们未来能取得的成就,可能就始于我们第一次做如此思考的那一刻:努力筹划一个十年的未来。当你读到这一句并在内心反复思考它的时候,你的下一个真正的十年已经开始了。

(完)

其它精选文章


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包含下面的二维码!否则拒绝转载!
本文链接:http://zhangtielei.com/posts/blog-10-years-planning.html
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微博:微博上搜索我的名字「张铁蕾」。
我的微信公众号: tielei-blog (张铁蕾)
上篇: 基于Redis的分布式锁到底安全吗(下)?
下篇: 马拉松式学习与技术人员的成长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