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散文小说 > 正文

内卷、汉明问题与认知迭代


这是一个内卷化严重的时代。

找工作面试前需要高强度地刷题;工作周报至少要写几千字;晋升PPT更是要拿出个把月的时间来反复修改。现实中内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
伴随着技术浪潮的兴起和衰落,行业红利慢慢消失,巨头进入各个细分市场拼力厮杀。内卷化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烙印。

内卷的两种形态

然而,一些迹象表明,「内卷」这个词有被过度使用的危险。似乎一夜之间,「内卷」从一个原本小众的词汇,变成了热词。

现在,我们几乎可以用「内卷」来形容任何事情了。一个人努力学习或工作,可能会被戏称为“太卷了”。校园中热爱学习、天天上自习的大学生,公司里一丝不苟、专注工作的员工,都很容易被动地变身「卷王」。

从大的方面说,社会需要创新,个人则需要突破,而创新和突破又都要求我们不断地精益求精。那么,内卷与精益求精是本质上一样的吗?如果不是,两者的区别在哪?

要正确判断两者之间的区别,关键在于认清两点:事物本身的天花板和自身所处的高度。前者是客观的天花板,而后者则是主观上的天花板。

客观的天花板,比较容易理解。事物本身是有它固有的复杂度的。就好比100以内的加减法,我们即使投入再多精力去练习,也顶多是小学生的水平。这个事情的复杂度不够,精益求精意义不大。

主观上的天花板,指的是我们以为一件事情到了天花板,没有看到它真正应该有的高度。举个物理学上的例子。早在二十世纪初期,大部分物理学家都认为,以经典力学、经典电磁场理论和经典统计力学为三大支柱的物理大厦已经建成,而且基础牢固,所剩的只是一些修饰工作。但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,「两朵乌云」催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,彻底颠覆了旧的理论框架。

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,心理学家对于技能的获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。其中两位心理学家,布赖恩和哈特,通过对收发电报这一技能的定量统计,绘制出了学习曲线。他们发现,学习曲线并非有规律的平稳进展,而是存在若干「学习高原」,最终则收敛于「生理极限」。大概如下图所示(点击看大图):

收发电报技能的学习曲线

对于其他复杂技能的学习,很可能也有一个类似的学习曲线。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,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会进入较平坦的高原期。这相当于一个主观上的「天花板」,只有继续投入时间练习,才有可能向上突破,进入下一个上升期。最后,我们会到达生理极限,这相当于客观的「天花板」。这个时候,继续练习仅仅只能让我们保持在现有的水平上,再也无法提高。

受到学习曲线的启发,我们可以把内卷总结为两种形态:

  1. 我们已经到达了生理或客观的极限,这时候如果继续投入太多精力,甚至面临多方恶性竞争,就进入了内卷的状态。当然,之所以有那么多人都能到达这个极限水平,很可能是因为事情本身的天花板就比较低(如前所述,就像做小学数学题)。
  2. 我们只是到达了中间的某个「高原期」,却误以为是客观的天花板。这时候如果在这个较低的水平上反复投入精力,甚至多方恶性竞争,也是一种内卷的状态。对于复杂度足够高的事情,这种状态也许是更常见的一种情况;相反,真正到达生理极限的人则寥寥无几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第2种内卷状态的形成,往往是迫于压力。大公司内的晋升就是一个可能的典型场景。在认知无法短期突破的时候,迫于成长压力,就会卷入一场低质量的竞争。于是,很多人开始追求「高大上」的互联网八股文,堆砌抽象的词汇,逐渐脱离实际。这是职场内卷的一种表现形式。

但是,随着「反内卷」的深入人心,有时候事情也难免向着矫枉过正的方向发展。当我们还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时,就开始用“太卷了”来作为搪塞的借口,浅尝辄止,不去尝试突破,甚至嘲笑别人的努力。这本身就是很可笑的事了。

汉明问题

理查德·汉明 (Richard Hamming) 是上个世纪美国著名的数学家,也是图灵奖得主。他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讲述了一个非常发人深思的小笑话。

汉明早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。那年春天,他经常和几位同事聚在一起在餐厅吃午饭。吃饭期间,他向其中一位叫Dave McCall的同事提了一个问题:“在你的领域里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?”大约一个星期后,再次一起午餐时他继续发问:“你目前正在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?” 显然,这位同伴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并不一样。于是他接着问:“如果你当前做的并不是最重要的事,那为什么还要一直花时间投入去做呢?”有了这「灵魂三问」之后,于是——在那个春天接下来的日子里,汉明不得不另找别的同伴一起吃午饭了……

汉明的问题听起来有些让人生厌,但后来演变成了一个在学术界很受关注的问题——汉明问题(The Hamming Question)[1][2]。它本来说的是科研选题的事情,但实际上关乎人生最重要的选择。

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问题?汉明问题警示我们要不断地思考精力的投入方向。结合我们前面讨论的内卷的两种形态,对于汉明问题的解答,也正是避免第1种内卷的最根本的方法。所谓「重要」的问题,就是会产生重大影响力的事业,也必然是复杂度足够高的事业(否则它早就应该被前人解决掉了)。

在某件事情上花费太多精力,并不一定就是内卷;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花费精力才是真的内卷。可以说,在任何领域的「大问题」面前,用尽一生去投入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。汉明问题敦促我们不要在较低的「天花板」下面纠缠,而是要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「重要」的人生大方向上。

认知迭代

即使我们选择对了人生的大方向,在探索的路上仍然可能面临第2种形态的内卷——在较低水平上做无意义的消耗。

瓶颈期或许总是不可避免。唯一能够避免在当前较低水平上形成内卷的出路,只有寻求向上突破。这实际上是一个认知迭代的过程。

认知也是分层级的,它有这样的鲜明特点:处于下面的认知层级的时候,我们是看不到上面那个层级的,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。所以,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意识层面的问题:如何从意识层面避免过早地放弃追求和思考。

比如创业,可能选对了大方向,但现实中有很多创业的尝试还远远没有达到突破的程度,就死在半路上了。再比如,研究分布式存储的工程师,就应该意识到,从实际系统中的并发、容错等具体问题,到抽象的一致性模型,再到时钟和时序的原理,再到因果性的本质,一定存在一条很长的认知路径。不管我们当前处于哪个阶段,关键在于,只要在意识上认识到向上的巨大空间,时刻保持敬畏,突破就有可能发生。

解决了意识层面的问题之后,下一个问题就是实现突破的方法。空泛的思考是行不通的,不要勉强自己。在较低认知层级上产生内卷的主观原因也许就在于“书读得太少,而想得太多”。所以我们倡导要多读书,输入更多的信息,然后结合起来思考。就像孔圣人所说,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
小结

内卷,指的是在低水平的状态下无实质意义的消耗。这里的「低水平」,可能是客观的,也可能是主观的。

针对主观的低水平状态,我们需要冲破意识层面的障碍,同时把读书、实践和思考结合起来,反复迭代,这样才可能跃升到更高的认知层次上。

而针对客观的低水平状态,唯有认真对待汉明问题,选择好真正重要的人生大方向,才能避免卷入那些无关紧要的、无谓的消耗中去。这才是真正考验大智慧的时候了。

(正文完)

参考文献:

其它精选文章


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包含下面的二维码!否则拒绝转载!
本文链接:http://zhangtielei.com/posts/blog-involution-analysis.html
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微博:微博上搜索我的名字「张铁蕾」。
我的微信公众号: tielei-blog (张铁蕾)
上篇: 谈谈业务开发中的抽象思维
下篇: 对于2024年初的大模型,我们期待什么?